(资料图片)
上一次塔尔老师讲的内容在新一课也回顾了一下,努力和热情,坚持,加上适时的休息用来反省反思,最后就是有好想法冒出来需要去评估。然后他继续往下讲。他询问了同学们多少人坚持写日记的(看上去人不少),然后就介绍了一个把对日记研究真正引入科学研究范畴的例子。这个研究大概是这个样子:连续四天,每天写15分钟日记,完全匿名。写作的提示塔尔老师还专门念了一遍,所以我们也记录一下:“写你人生中最最难受(upsetting)和悲伤(traumatic)的经历,不要在意语法拼写等等,写出你最深刻的想法和感受,最好是从来没有跟别人讨论过的内容。重点是如实写下来之后,回顾以前的感受,以及现在你对ta们的看法。四天可以写不同的事情,或者都一样的事情。你自由选择。”事实上如果注意一下,这里面ABC都有了。写事情这个就是行为,你的感受就是情绪,过去和现在你对事情的解读就是认知。
实验的结果有些难以置信。先开始的情况如预料的那样,被试者的焦虑水平随着四天天数推进不断升高,甚至研究人员考虑是不是要停止实验,因为ta们预期每天写日记会带来好处。但是从第5天,也就是已经不写的第一天,特别是第6第7天,被试者的焦虑水平显著地下降了,最重要的事降到了原有的焦虑水平之下——并且——在后续长达一年的跟踪调查中,保持了这个低水平焦虑!甚至在这一年中,ta们看医生的次数相比对照组也明显地低,也就是并不只是心理免疫变好了,生理免疫也变强了。
可能的解释呢?我们知道,情绪,不管是好的还是糟糕的,是走一条通路的,当我们压抑了糟糕情绪(因为抵触那些不好的回忆),也就相应压抑了积极的情绪。而书写那些负面情绪,实际上是打开了一条长期以来被堵塞的情绪通道。并且研究还发现,男性比女性在这样的实验中获益更大。因为女性更易于表达和倾诉,而男性去想别人倾诉会被认为是软弱的表现(很惊讶,原来美国也这样认为,显然这个是男性的社会形象决定的了)。这里塔尔老师说想起来一个刚开学讲课时候的例子,就是在婚姻中,一般来说,男性也比女性获益更多,因为相似的理由,遇到了可以安心倾诉的对象。
反过来的研究也有人做过,还就是上面那个研究者的学生。Ta们让被试者写最最开心的体验,并且写那种感受,情绪,而不是分析,因为我们知道去分析为什么会快乐,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好事情,时间长了就不那么开心了。单单重现,再次体验那种幸福快乐,事实上实验的结果也是积极的,这里就不是打开新的通路,而是强化原有的积极的通路。
关于这个研究,最后也可能最重要的点,是研究人员还分析了这些日记的用词,发现使用“启发性”词汇更多的人受益更多。比如从第三天开始,有些人会写“现在我明白了。。。”或者“于是我知道了。。。。”使用得越多受益越大。换言之,将事情相互之间形成关联,将一些之前看上去没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出意义:ta们围绕着自己的经历创造出了故事!故事具有完整性和意义感,这让我们对于过去无法释怀的一些悲剧的事情有了一个合理的出口,故而释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