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安徽省铜陵市东联镇莲湖村承包大户胡茂头已经开始为新一年的农事做准备,忙着从附近河渠给鱼塘引水,投放鱼苗饲养,整理田地耕作。
“去年因为这里的河渠堵塞,一干旱,庄稼、鱼塘就受影响,后来有人大代表提了建议,政府很快对河道进行清淤护砌,现在旱时能蓄水,涝时能排水了。”看着潺潺流水,胡茂头对今年的收成添了许多信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件件沾泥带露的代表建议,正在让“群众的呼声”变成“行动的哨声”。自去年4月起,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以“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为主题,组织开展“聚民意、惠民生”行动以来,全省12.4万名五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调研走访,截至12月底累计提出54.1万余件建议,已办结33.3万余件,满意率达95%以上,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
联系群众随时随地
路过蜀山区青阳路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的群众会发现,门口的公示栏里亮出了6个微信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与蜀山区人大代表“加好友”。
“虽然我们平时也会在工作站接待选民,但有些群众不方便来现场,主动‘亮码’能打破距离限制,随时随地帮他们解决问题,让大家感觉代表就在身边。”蜀山区人大代表鲁传洋说。
人大代表“总在线”,履职才能“不打烊”。在开展“聚民意、惠民生”行动中,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指导全省各级人大积极搭建平台载体,丰富代表参与形式,将代表之家、代表小组活动室、代表联络站、群众联系点(“家室站点”)等作为重要平台,发挥收集社情民意、联系沟通群众等多重作用。
为提高代表建议的精准性,全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提高代表能力素质作为推深做实“聚民意、惠民生”行动的重要基础,通过开展代表培训、点评建议等方式,引导人大代表既聚焦事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事”,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同时也关注群众身边事,多提接地气、易办理的“小切口微建议”。行动中,全省五级人大代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做到每月反映一次社情民意、群众诉求,让民意表达“直通车”跑得更快。
代表建议随提随办
马鞍山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们迎来了一个好消息:他们可以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评,取得中级工证书,在找工作时多了一块“敲门砖”。
而推动这一变化的正是一份人大代表建议。从事教育行业多年的安徽省人大代表孙五一在调研中发现,随着社会化考评工作的实行,暴露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因此提出相关建议。作为承办单位,马鞍山市人社局立即展开调研,并与相关部门沟通,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建议办理后,全市共有3626名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评,为当地“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提供了人才支撑。
建议随提随办、即交即办、见行见效,是“聚民意、惠民生”行动的“硬杠杠”。安徽省人大常委会聚焦办结率、满意率提升,构建了代表意见建议收集、研处、办理、反馈、评价5个步骤,建立意见建议办理情况清单和答复承诺解决事项清单,实行对账销号,从制度设计上保证代表建议“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安徽省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通知,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建立完善“办理推进、分类办理、快交快办、开发利用”四项机制,力求办理一件建议,解决一个乃至一批问题。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行动,建立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将其打造成该省人大代表履职品牌,着力发挥人大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主力军作用。
4月11日《法治日报》头版报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