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和社会效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防浪护岸功能
红树林的防浪、护堤作用十分显著,早已被人们所认识。早在一两百年前,海南东寨港和清澜港的沿海居民就意识到红树林在抵御自然灾害和保护村落中的重要性,并竖立纪念碑保护红树林。光绪、民国时期,华侨从东南亚带来红树幼苗,来到漳州九龙江口沙滩,保护海岸。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几乎所有的红树林造林活动都是为了海岸保护。据估算,中国红树林防浪堤每年可产生10亿元人民币的效益。
2.促淤填海作用。
通过截留碎片来促进土壤的形成。红树林发达的根系减缓流速,促进颗粒物尤其是一些细颗粒物的沉积。结果表明,红树林海滩的沉积速率比邻近的裸海滩高2-3倍。因此,红树林可以加速海滩的淤积和向海延伸,使海滩面积不断扩大和上升,从而达到固岸的作用。红树林的促淤填海功能在防止全球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红树林也被称为造陆的先锋。
3.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
整个红树林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远远高于无红树林区。
红树林分布的地方,鸟类物种多样性高。红树林广阔的滩涂和丰富的食物为水鸟提供了理想的休息、觅食和繁殖的场所。中国东部鸟类迁徙路线不仅是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水禽迁徙最重要的路线。中国的红树林正好在这条路线上,作为候鸟的“加油站”和“休息地”,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据统计,红树林湿地记录的水禽种类占中国水禽种类的80%。
4.自然农场
红树林是保持渔业高产的主要因素。对于鱼类来说,理想的摄食环境应该是:食物充足,敌人伤害越少越好。在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中,就初级生产力和凋落物总量而言,红树林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
在红树林存在的沿海河口,大多数近海鱼类与红树林有密切关系。例如,在佛罗里达、印度和斐济,超过60%的商业鱼类在其生活史的一些关键阶段使用红树林区作为它们的活动场所)。与附近的海草甸相比,红树林和林缘海滩的特有鱼类种类远高于后者,渔获量是后者的4~10倍。从鱼类种类来看,澳大利亚和印度的红树林鱼类多达200种。仅中国东寨港红树林区的鱼类就多达115种。红树林区鱼类种类多,栖息密度高。
5.净化功能
红树林的净化功能包括空气净化、水净化和土壤净化。
大气CO2浓度的增加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红树林沼泽湿地单位面积的固定碳是热带雨林的10倍。因此,红树林可以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防止气候变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保护和发展红树林对净化海水和防治赤潮具有重要意义。2001年以前,泉州湾每年都会发生几次不同规模的赤潮。自2001年大规模人工造林后,泉州湾赤潮消失。
(2)其他功能
除了巨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红树林的经济利用也不容忽视。目前主要的经济利用方式有:木材、药用价值、育苗源、养蜂、食品、水产养殖等。同时,红树林具有科普教育、旅游和科学研究等重要功能。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