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风口上,临港区蔄山镇预制菜企业正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作为预制菜上游产品,味正品康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发货复合固态调味料15000吨,稳居该品类市场第一;德善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麻辣小龙虾连续三年“霸榜”天猫、抖音等平台销量第一。
这一“战绩”的取得,是企业及蔄山镇党委政府面对新市场,敢于抢“鲜”一步、善于谋变的结果。
一张工作日历表里的招商热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打开蔄山镇经济办公室的“工作日历表”,可以感受到工作人员为预制菜产业忙碌的状态:4月9日,组织预制菜企业座谈会;4月23日,与杭州预制菜包装企业展开交流;4月28日,对接武汉预制菜配套企业,深入探讨合作可能;5月7日,走访预制菜企业,摸排需要解决的问题……
马不停蹄的节奏,强烈释放出蔄山镇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的信号。目前,蔄山镇已有味正品康、德善等5家预制菜企业,发展势头蒸蒸日上。找准自己的优势,今年开春,全镇就以福州路、李俚路、蔄兴路、迎宾大道为轴心,规划了“两横两纵”4大产业链,预制菜产业即是其中之一。该链条以调味品生产企业味正品康为“链主”,以德善食品等海产品、肉制品精深加工企业为延伸,着力将预制菜产业打造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产业集聚,不能是“小土豆装一袋”。顺着比较优势,蔄山自我发问:我们有什么,我们缺什么,配套项目如何招引?
明确方向和路径后,蔄山把握“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原则,重点招引链条上最优配套企业。
发展过程中,德善食品遇到了运输成本高的难题,为此伤透脑筋。单单外包装箱,企业每年费用高达200余万元。
缺什么招什么。眼下,蔄山镇对预制菜外包装企业研究、分析,整理出一个招商目录和地图,逐一对接、交流。目前和杭州一家公司已经初步达成口头意向,预计今年底对方将在蔄山设厂,实现家门口就是上下游,板车运货,门对门服务。保守估计,企业一年将节省费用20万元。
企业想要的,千方百计做好服务;企业没想到的,同样千方百计做好服务。企业员工有缺口,镇上帮忙陆续补充了近百人;蔄山镇盛产小米,镇上建议企业利用该优势,探索研发海参小米预制菜产品……
眼下,蔄山服务预制菜企业小分队分片驻点各个企业,下沉一线靠前服务。成员随时“碰头”,队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一时间向上反映、跑办,确保企业每个需求都能找到人、找准人。
一袋酱料的上百次试验
食品复合调味料行业内,流行一句话:一酱成菜。味正品康目前推广的正是各类酱料调味品。
经过12年发展,在食品复合调味料版图中,味正品康很“重磅”:去年,企业推出一款海鲜捞汁,单品一年销量就超2000吨;企业的“长红产品”麻辣小龙虾调味酱,每年出货量近4000吨。
产品的创新研发与工艺升级,是市场突围的“杀手锏”。在味正品康,每研发一款新产品,都有一套严谨、缜密的流程,企业会派出专业团队研究当地产品风味特性,经过市场调研、产品立项、产品小试、试制讨论、产品品评、中试转化等重重“关卡”后,最终才能面市。
“拿金汤酸菜酱这款产品来说,前后历时6个月的研发,经过上百次试验,才正式推向市场。”企业董事长于海涛介绍,一经上市,该款产品销售就出现爆发式增长,每年销量超2000吨。如今,生产线上现有的五大类复合调味料品类,上千种调味料制品,都是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而出。
机会总偏爱努力的一方。经过不断研发创新,曾经籍籍无名的味正品康,已成了复合调味料行业的领跑者。眼下,企业平均每月都“上新”30余款新品,客户数量达1165家,1000余家正在洽谈跟进,企业连续3年销售收入年增长30%。
更大的市场在招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点名”预制菜产业,味正品康借此“跑”上了新赛道。
在企业年产5000吨寡肽型复合海鲜调味料产业化项目现场,工人们穿梭忙碌,三期厂房正在内部装饰装修,预计9月份将正式投产,10多条生产线将实现产值4个亿。“我们将通过线上多渠道多平台合作,打造多个‘一招鲜’产品,争取单品销售收入过亿元。”于海涛说。
一只小龙虾的15道工序
5月12日,在德善食品有限公司的冷库,工人们正在忙着打包,每天8万盒麻辣小龙虾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征服“味蕾”,好虾是关键。眼下,小龙虾再次进入出水旺季。早在4月底,德善食品20多名工作人员就蹲守中国小龙虾之乡——湖北潜江市,采购刚捕捞上岸、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只有经过人工层层筛选,体态均匀、腹部白净通透、有活力的小龙虾才能“入围”。
供不应求的背后,还在于上游生产端的不断打磨和对品质的坚持。分级、称重、清洗、煮沸、冷却、熬煮汤底、底料调制、组合调味、冻结、包装……虾香四溢的厂房里,一只小龙虾,需要在流水线上走过15道工序。
近乎“变态”的严苛,处处都有体现。在德善,从三次清洗到机器加人工挑选,严格把控活虾质量,企业甚至把虾克重也写进了标准里,就是为了保证,每一盒虾的出品都将误差降低到最小。企业生产线几乎每一两周,就要重新测试调整参数,连生产当天的天气和气温也是调整的因素之一。
“煮的时间要控制在2分36秒,这个时间是经过我们的品控部门严格试验过的,虾的口感最佳。”企业车间负责人李文磊介绍,还原小龙虾的口感,是顾客的重度需求。为了确保小龙虾的口感和品质,企业还专门设立了“品虾师”这一岗位,了解烹饪、供应链等各个环节,记录小龙虾的肉质、口感、辣度、色泽等。
同时,为了适应电商平台的消费新需求,德善小龙虾的保鲜技术也不断迭代。煮熟的小龙虾,进入了-196℃液氮库,经13分钟的极速冷冻锁住鲜味,还原度能达到95%以上。
随着订单量不断增加,产能不足成为最大的问题。眼下,企业正在调试两条新的生产线,预计每日产能将提升至12万盒。(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彩明/文 杨正/图)
标签: